土豆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土豆小说 > 大乘妙法莲华经 > 第79集《妙法莲华经》

第79集《妙法莲华经》

第79集《妙法莲华经》 (第1/2页)

癸二、颂近由分二:子一、颂转半字教;子二、颂转满字教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一百七十二面,我们看癸二的“颂近由”。
  
  这一段是说到三周说法当中的因缘说。因缘说的内涵,主要是佛陀亲自提起一段过去的往事。这段往事的特点,就是时间非常非常的久远,已经经历了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的时间。在这么长的时间之后,佛陀为什么要再一次地提起这段因缘呢?因为声闻弟子就在这段因缘当中成就了一种不可思议的功德,一种成佛的初心。
  
  这个是很难成就的。以我们今生来说,每一个人学佛,各有各的初心。比方说有些人是念众生苦而发菩提心,学佛了,他的初心是被众生的痛苦所激发的;有些人是不忍圣教衰而发菩提心;有些人是看到诸佛菩萨的功德而发菩提心。这样的发心,只能说是一种菩萨的初心。因为你今天的发心是缘一种单一的事相,而单一的事相对成佛来说只是一个助缘,不能是一个成佛的正因。
  
  成佛的正因,从凡夫的角度来说只有一种情况,就是你学习《法华经》产生胜解,从胜解产生观照,透过内观的智慧而安住清净心、发起菩提愿,这样子才能够真正地启动你成佛的初心。
  
  这种初心启动以后,它有两种殊胜的功德:
  
  第一个,从你自身的善根来说,你正式启动你内在的真如的力量,叫做真如内熏。我们一般来说,真如是在一种睡眠状态,心随妄转,所以忘失本心。你开始透过内观以后,真如被你唤醒了。唤醒以后,真如开始熏习你内心的妄想。那么这个时候你会怎么样呢?你会很自然地厌恶生死、欣求涅槃,这种出世的道心在你的内心生起。当然,你会说,那我去读诵大乘经典,我也会生起出世的道心。不一样。你去读诵某一部经典产生的道心,那是外来的,那是假借文字相带动的。我们今天谈的真如内熏,是从你内心发出来的,这个是不可破坏的,叫金刚般若。就是说,它不为一切法所坏,而能坏一切法。这是第一个,你内善根产生的出世的道心。
  
  第二个,从外在因缘来说,我们学了《法华经》以后,我们跟佛陀正式建立了一种亲密的关系,叫做父子的关系。虽然一切众生,从佛的角度,都是佛陀的儿子,但是这当中有亲疏远近的差别:凡夫顶多叫外子;二乘人叫庶子;我们学了《法华经》以后,安住清净心,发起菩提愿,才有资格称为佛陀的长子。从慈悲关怀的角度,佛陀对每一个儿子是平等的,但是长子有他的的特点,体现在哪里呢?他能够继承家业。其他的儿子是不能继承家业的。所以,学《法华经》以后,你的因缘会得到十方诸佛一种特别的护念,因为你可不是一般的儿子,叫做长子。
  
  从内善根跟外缘力建立以后,你就是正式地启动你的成佛之道了,就是这一个点,叫做成佛的初心。
  
  当然,这个初心会变化。因为既然讲因缘,就谈到生命的经历。在这一拨听《法华经》成就成佛初心的时候,产生了两种不同的差别的变化:
  
  有一种人是透过精进力而不断地增上,乃至于成就法身菩萨,这是一种成就初心以后的结果。
  
  另外一种就是今天的当机众,声闻弟子。他听完《法华经》以后,示教利喜,发了菩提心,但是他后来就懈怠了,甚至于放逸了。虽然跟佛陀建立了父子关系,但是父子相失,从此以后失去了联络。失去联络以后,流转生死,这种善根的功能基本上会退转。但是,它的本质毕竟是成佛的初心。
  
  成佛的因地,它的退转有一个底线。那跟你一般的去修五戒十善人天的善根、二乘的善根、权教菩萨的善根不同。这种三乘的善根都是因缘所建立起来的,他的退转是没有底线的。这个成佛的初心是来自于真如的内熏,它的底线就是出世的道心,这个不会退。就是你在流转当中、你在放逸当中,你内心当中有一种莫名的力量,会引导你厌恶生死、欣求涅槃。
  
  所以,等到你再一次跟佛陀、跟佛法接触的时候,你会怎么样?你会先成就三乘的道果。这三乘的道果是怎么来的?你说,欸,因为我今天遇到了三乘法,所以我发了出离心。其实归根究底,最初的根源来自于你过去生学过《法华经》的那一念的成佛初心,退转变成了三乘的道心。所以蕅益大师讲一句话说:三乘初心,不愚于法。就是说,三乘的道果其实很多是来源于当初一念的学《法华经》产生的中道实相,出世的道心是从成佛的初心退转下来的。声闻弟子就是这样子。
  
  所以佛陀讲这段公案就是说,弟子们!你们不要以为你们今生是因为修我的四谛十二因缘而证得阿罗汉果。如果今天咱们就事论事,这个因地的因缘是在你过去于大通智胜佛所听《法华经》的时候,你就已经成就了成佛的初心,然后你的出离心到今生才成熟。
  
  这地方到底是说什么事呢?
  
  就是说,阿罗汉们要从偏空涅槃而回归到真如本性,他们自己觉得有困难。佛陀说,你根本没有困难,你刚开始就是从一念心退转成二乘的善根。你现在从二乘善根回到你最初的发心,那只是恢复你原来的本位而已。这有什么困难的呢?就是说,你现在是从这个成佛初心退下来了,我再一次跟你讲《法华经》,只是恢复你的本位而已。
  
  所以这整段的因缘说,就是在建立声闻弟子的信心。说你做得到,因为你原来就是从那个地方退下来的。就讲这么一段的公案,讲这么一段的因缘。声闻弟子当然听了以后就有信心了,就开始直下承当了。
  
  这一段是一个重颂。重颂当中,前面讲到远由,讲到大通智胜佛的成佛。这以下说明近由,就是大通智胜佛的说法。说法当中有两段。
  
  子一、颂转半字教
  
  无量慧世尊受彼众人请
  
  为宣种种法四谛十二缘
  
  无明至老死皆从生缘有
  
  如是众过患汝等应当知
  
  宣畅是法时六百万亿姟
  
  得尽诸苦际皆成阿罗汉
  
  第二说法时千万恒沙众
  
  于诸法不受亦得阿罗汉
  
  从是后得道其数无有量
  
  万亿劫算数不能得其边
  
  前面是请转法 轮,这以下大通智胜佛正式说法。
  
  说是具足无量智慧的世尊,在默然接受大众的启请以后,就正式为大众宣说种种的法门。当然是先讲《华严经》,先讲顿教法。《华严经》讲完以后,就讲到渐教法,讲到凡夫的解脱道,佛陀说的四谛十二因缘。
  
  这其中,十二因缘讲到“无明至老死,皆从生缘有”。十二因缘的流转门,第一个,就是你为什么会有生死呢?因为你有攀缘心。就是你每一次在三界当中想要追求某一个东西,有所得的攀缘心推动了业力而招感了一期的果报。这种流转门,它的相互关系,“皆从生缘有”。这句话意思就是说,这个十二因缘是前前引生后后,所以前前是后后的生缘。比方说“无明缘行”,无明是行的生缘,因为你无明才产生行,所以无明是行的生缘;“行缘识”,行,这个业力,是我们投胎的生缘。就如是辗转。
  
  十二因缘这种辗转生起的情况,这是整个轮回的相貌,“汝等应当知”。你要了生死,第一件事情,请你知道,你是怎么落入生死的。你怎么流入生死都不知道,那你就不知道从何了起了。就是你到底是怎么回事才变成有生死的?所以,“如是众过患,汝等应当知”。
  
  佛陀讲四谛十二因缘的时候,有多少人得度呢?“六百万亿姟”,这个姟就是那由他,都能够穷尽痛苦的根源。所有的痛苦都跟轮回有关系,都是生死轮回。所以,了了生死,就了了一切痛苦,而“皆成阿罗汉”。
  
  “第二说法时”,他后面有四会说法,这第二会说法的时候,有千万恒沙众生,也能够从四谛十二因缘的我空智慧当中,成就诸法不受(就不受后有),也成就阿罗汉。乃至于后面的三会说法、四会说法,成道者都无有量。“万亿劫算数,不能得其边”,这个数量太多了,没办法去算数。
  
  佛陀说法,他是这样安排的。佛陀成道以后,他先讲顿教法,先把大乘根熟菩萨给度化了。然后就讲渐教法,就讲四谛十二因缘,就解决凡夫的生死问题。四谛和十二因缘,它们目标一样,方法不同。
  
  它们的共同目标就是修我空智慧,但是方法是不一样的。四谛,它是修无常观,它的重点在知苦,成就出离心。十二因缘的重点在修无生观,它在断集,它断那个生死的相续,断爱取。
  
  这个十二因缘是这样子,就是说,我们流转生死不是单一的因缘,它是有十二个因缘构成的,而这个十二因缘是环环相扣的,“此生故彼生,此有故彼有”。
  
  我们举一个例子。说有一个喇嘛师父在山中静修。有一天早上起床的时候,他发现他的袈裟破了几个小洞。他想,喔,昨天晚上有老鼠,把我的袈裟咬破了。怎么办呢?他为了避免这个事情再发生,他得养一只猫,去把那个老鼠赶走。那么养这只猫的时候,他要给它饮食,所以只好怎么样呢?就去跟村人又募了一只牛,希望那个牛奶能够喂这只猫。那这只牛要有人照顾啊,他就请了一个女孩来照顾这只牛。因为长时间的相处,他跟这个女孩日久生情,后来就还俗了。
  
  那么这段因缘是怎么回事?喇嘛法师是一个出家修行人,他是怎么还俗的呢?这是很多因缘构成的。就是说,诸位!他养猫的时候知道自己会还俗吗?他不知道。他养猫的时候很单纯,就是要抓老鼠。但是因为养猫,到最后怎么样?变成养一头牛。养牛的时候,他会知道还俗吗?他也不知道。他养牛的目的是要养这只猫。
  
  所以,因缘的可怕就是说,你不是一次就陷入生死,你是一步一步,你不知不觉就陷入生死轮回当中。轮回就是这样子的。
  
  印光大师讲一句话很重要。他说,净土宗的人到晚年要“万缘放下”。这四个字很妙。他这句话是怎么来的?是从十二因缘体悟出来的。我们一般人总是觉得说,我到晚年的时候,我得规划一下,我把儿子给照顾好了。我的儿子生活很困难,欸,我趁我身体还好的时候努力一下,我为儿子买一套房子,我从今以后就怎么样?好好念佛。你刚开始的发心是为儿子买一套房子,但是你这个因缘一陷进去以后,事情就没完没了。因为你要买房子,你就得努力地工作。你工作的时候又启动另外一个因缘。就是“无明至老死,皆从生缘有”。
  
  就是说,你本来是想买一套房子给你儿子,结果呢?结果事情越变化越复杂。你因为要买房子,你努力工作或者努力地投资,然后这个事情,这个因缘的特点就是不可掌控,你没办法掌控的,“此生故彼生,此有故彼有”。所以印光大师的结论就是说,因缘不能处理,没法处理。因缘只有一种情况,叫做“放下”,这两个字。你把十二因缘读通了以后,你会知道印光大师高明!
  
  就是说,大凡到晚年的时候,你想去处理因缘,你就再也回不来了。欸,我只是简单地做一件事。问题是,事情没有你想像得那么简单。因为这个背后有错综复杂的妄想跟业力,“此生故彼生,此有故彼有”。
  
  所以,印光大师的结论就是说,因缘,要能够带业往生,只有一种情况,叫做放下,没有说去处理因缘这件事情。这因缘一处理下去,那就像蜘蛛网一样,就没完没了了。
  
  这个地方是佛陀大智慧说明这个四谛十二因缘跟解决的方法。
  
  子二、颂转满字教
  
  我们看子二的“颂转满字教”。这个讲大乘的法门。
  
  时十六王子出家作沙弥
  
  皆共请彼佛演说大乘法
  
  我等及营从皆当成佛道
  
  愿得如世尊慧眼第一净
  
  佛知童子心宿世之所行
  
  以无量因缘种种诸譬喻
  
  说六波罗蜜及诸神通事
  
  这一段是大乘里面的权法,有方等、般若。十六王子在听完四谛十二因缘以后,就发心出家了,出离心生起,就发心出家做沙弥。发心以后,就开始请佛陀转大乘法门。我们不希望只是能够自身解脱,而是希望能够发菩提心修六度,使令我等跟营从(就是诸位的大臣跟眷属们),“皆当成佛道”。所以希望我等将来如同世尊一样,成就第一圆满智慧的中道的智慧眼。
  
  “佛知童子心”,佛陀知道这十六王子内心的善根,他们是大乘善根,及他们“宿世之所行”,过去生所修的六度的福德。所以以无量的差别因缘、种种的譬喻,来演说六波罗蜜及诸神通事。
  
  蕅益大师说,这个神通指的是大乘的功德,这是方等时。佛陀在方等会上展现大乘的功德,来对比小乘的不圆满,弹偏斥小,叹大褒圆。六波罗蜜指的是般若时,佛陀在般若时广泛地说明发菩提心,修六波罗蜜。不管方等也好,般若也好,都是事修,都是属于因缘所生法。因缘所生法要么讲空,要么讲有。讲有当然讲功德,讲空就讲一切法毕竟空,这个事修都没有会归到一念心性。
  
  所以,最后佛陀讲《法华经》。
  
  分别真实法菩萨所行道
  
  说是法华经如恒河沙偈
  
  彼佛说经已静室入禅定
  
  一心一处坐八万四千劫
  
  大通智胜佛讲完方等、般若以后,就正式地讲真实法。佛陀说法,刚开始他不是讲他自己的知见,他是恒顺众生,施设各式各样的法门。等到法华会上,佛陀把他自己内心的知见讲出来了,说其实一切法不但是“诸法因缘生”,后面还要加一句话,“唯心所现”。就是,虽然诸法是因缘所生,但是更重要的是,它是唯心所现,必须把根本的心性讲出来,这是真实法。依止真实法才能够去称性起修,去修六波罗蜜,这才是真正的成佛之道。这是讲《法华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和离后,神医王妃野翻全京城 十八道金牌追令,开局混沌道体! 越界心动 Apop之我在首尔当外教 NBA:开局满级力量,库里被我惊呆了 娇软美人在末世封神了 龙族:从西游记归来的路明非 赘婿出山 泥泞 股神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