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安排 (第2/2页)
得,他又将杀死张焘的缘由推到了孙元化的头上。
因为左梦庚赫然发现,孙元化确实是彬彬君子。既然如此,当然要君子可欺之以方了。
吴桥兵变中,孙元化为何会犯那么多错误?
就是因为孔有德、耿仲明等人几次三番忽悠他,他都接连入彀。
对于这种人,使些手段还是很有必要的。
事已至此,孙元化和王徵万万是不能再去京师了。
关于后续,左梦庚的说辞也很粗暴。
还能如何,两人就此失踪了呗。
如今兵荒马乱的,去京师的路上碰到了盗匪,再正常不过了。
对此,孙元化和王徵也只能无奈接受。
左梦庚护送二人回到临清。
孙元化在此见到了徐光启。
“老师,学生有负您的期望,闯下滔天大祸,累老师为之烦忧,罪该万死。”
孙元化跪在徐光启面前,声泪俱下。尤其是看到徐光启老态龙钟的模样,更是悲从中来。
他并不知道,原来的历史上他被判处极刑,周延儒为了救他,去寻了徐光启。
奈何当时的徐光启已经病入膏肓,徐家人自顾不暇,实在无能为力。
不过现在的徐光启早早卸掉了官职,躲在临清悠游自在地做自己喜欢的事儿,身体反而好了不少。
他将孙元化从地上拉起来,唏嘘不已。
“当初老夫引你入教,原想着多学些西洋人的神技,助我大明戡乱平虏。如今看来,铳炮虽好,当政者不能顺天应人,亦是自取灭亡之道。你之本性,喜钻研、疏钻营,踏入官场是祸非福。中恒引你来此,未尝不是幸事。”
来到临清后,徐光启赫然发现,自己的这个孙婿居然要造反。
一开始着实把老人家吓的不轻,有心想要劝告一番。
可左梦庚还没见着呢,经过和刘宗周、侯恂、李邦华等人的探讨,徐光启赫然发现,这竟不是左梦庚一个人的野心。
随后徐光启到处溜达,看了遍地开花的学校,看了那些日益红火的工厂,看了本地富足的百姓,更加看到了新军的强大。
尤其是新军装备的火炮,让徐光启自愧不如。
待得知全是出自左梦庚之手后,徐光启都不禁怀疑,自己一生极力引进葡萄牙人的火炮技术,真的有必要吗?
从徐若琳的口中得知新军兵力以及左梦庚的布局后,徐光启明白,这是一辆已经无法回头的战车。
这辆战车上已经承载了太多太多的人,一旦倾覆的话,所造成的危害更甚于西北的民乱和关外的东虏。
既然开弓已经没有回头箭,老人家又见识了一辈子的风雨,很快就平和地接受了这一切。
如今的徐光启,在左梦庚的强制要求下,已经不再从事繁重的工作。
左梦庚给他安排了五个助手,帮着老人家开始做一生的学术总结。
光把这些都整理出来,都是一笔震古烁今的财富。
看到自己的学生也脱离了朝廷的藩篱,徐光启只有高兴。
见老师都是这个态度,孙元化的内心总算是稍微平和了一些。
回头再与王徵见面,发现老友的心态也有了些许的转变。
王徵去见了邓玉函和罗雅谷,从他们的口中得知了这里的一切,不禁怦然心动。
在大明的土地上,竟然还有这样一块重视科学和技艺的热土,简直就是为了他这种人而生的。
“叔父,您在火器方面建树不菲。小侄的意思是,想请您去兵工厂任职。毕东郊公就在那里,您二位乃当世翘楚,相信可以高山流水、互为知音。”
这个安排,令孙元化欣喜不已。
他早就对新军的武器眼馋了,奈何一直不得甚解。现在可以加入其中,一探究竟,总算是满足了他的好奇心。
左梦庚又看向王徵。
“葵心先生,当初您译注的《远西奇器图说》,可是帮了我们的大忙。不过我们在查阅后,发觉其中的一些内容可以单独罗列出来,进行专项研究。您是本书作者,还请您能者多劳。”
《远西奇器图说》的内容,大部分都来自于三本著作:荷兰数学家和工程学家斯蒂芬的《数学通论》、德国矿冶专家乔治·鲍尔的《矿冶全书》以及意大利工程技术家的《论各种工艺机械》。
后世的人都明白,这完全是独立的三个学科。
虽然可以融合到一起形成百科全书,但远不如拆分开来,作为各个学科的著作进行研究。
而左梦庚的安排,实在是太对王徵的胃口了,令他老怀大悦。
“为老夫准备一间安静的屋子,定不辱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