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3章 欧洲的变化 (第1/2页)
大航海时代,帆船在欧洲有着无比重要的地位,也是国力大小的标志之一。
因此西方人也是这么看待帝国的。
帝国远在万里之外,尽管传说很多,但欧洲人此时的第一直观印象,必然是帝国使团乘坐的帆船。
帆船越来越近,岸上的惊呼声也越来越大。
虽然如今荷兰的船只还多以克拉克船为主,但他们对盖伦船并不陌生。
帝国的帆船,打眼一看就知道是盖伦船。
但经验丰富的人又很轻易地就能看出来,帝国的盖伦船和欧洲流行的款式区别很大。
帝国的盖伦船更加的长,线条优美,可以很轻易地劈开波浪,令行进的速度更加快捷。
其次帝国的盖伦船上风帆非常简约,不像欧洲的船那么凌乱。有数的风帆肯定可以降低操作的难度,毫无疑问对航海的人更加友善。
帝国的盖伦船炮窗不多,反而荷兰人知道为什么。
荷兰东印度公司没少从帝国采购青铜火炮,本土这边也得到了一些,并且进行了仿制。
可以说,在抵抗西班牙人的时候,这些轻便的青铜火炮功勋卓著,备受欢迎。
而欧洲是没有秘密可言的。
荷兰人使用了新式火炮,其他的国家就会想方设法地得到技术。
三十年战争期间,各个国家为了取得胜利,十分愿意在军事方面进行投入。
只可惜,包括荷兰在内,对于青铜火炮的破解都不是很顺利。
这需要极高的金属冶炼和铸造能力,并不是如今的欧洲能够驾驭的。
但是对于青铜火炮的厉害,荷兰人早已一清二楚。
以更少的火炮数量、拥有更大的火力和射程优势,不得不说,此时看到帝国的帆船,许多人都眼红了。
以往他们都只是听说,现在帝国的帆船近在眼前,不少人已经决定,无论如何都要登上船去好好参观一番。
他们会得到想要的东西吗?
这显然是肯定的。
对于这样的请求,帝国的使团不会拒绝,也没有拒绝的必要。
虽然帝国需要保持技术上的领先,但也需要其他国家能够快速进步。只有这样,才能倒逼帝国不得不继续努力,在研发上进行更多的投入,以免被人超越。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老祖宗的智慧,是需要放在合适地方的。
船只安稳靠岸,荷兰首相范·斯巴鲁作为代表,登上了船,与廖中坚、徐尔爵、孔之光等人进行接洽。
流程确定下来后,一队队帝国军人走下船来,沿着舷梯排列站定。
帝国军人新奇的服装,高大魁梧的身形,更加吸引了好奇的目光。
如今的欧洲,还没有将从世界各地掠夺来的财富转化为提升体质的养料。因此从身体素质而言,远远不如基础更好的中国人。
因此在欧洲人的眼中,这些帝国军人全都跟铁塔一样,强壮的过份。
除此之外,帝国军人笔挺而简约的服饰,更是令欧洲人侧目。
这个时代的欧洲,服饰和中国其实差不多,全都繁琐的很。
船员因为安全和操作的原因,会自行做些改动。但是贵族、上层人士全都追求华丽和繁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