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牧宣州 第4章 水库(上) (第2/2页)
“全赖大人提携。”许士鸣深深一揖。
“你且去休息一下,再去寻江国公。我且去吃口早饭,便自去,你不必送行了。”
“我也不困。先陪大人用早饭。”
“也好。不过怕是许家还没做好早饭,咱俩且去催催。”侯弘业笑道。
许家厨房果然还未做好早饭,看侯大人来了,一顿手忙脚乱,急忙蒸起馒头,又专门给两人烙了肉饼,待两人吃完早饭,天光早已大亮。许士鸣又坚持着送侯弘业到村口。侯弘业带着随从,正要登蹬上马,便见远处一人飞奔而来,口中还大叫“知县大人稍等”。凑得近了,原来是周士辉家的大儿子周元英。
周元英新近被江国公收为侍卫,众人便想估计是江国公有话要对侯知县讲。却见周元英跑到跟前来,从后背包袱中取出一物,说道,“侯大人,国公大人让小人给您送了一幅字。”
侯弘业接过字幅,便打开来看。却是一首律诗,写道:
《夜宿民居听竹》
--赠宣城侯知县
夜阑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注:此诗为清代郑板桥所作。)
侯弘业初是一喜,一眼便知这是一首好诗;再是一恼,就凭你江国公任刺史半年,天天喝酒打猎,有啥资格讲民间疾苦?接着一个激灵,明白江国公这是对他处置水眼头和门坑两村争水事的初时表现有所不满,用这样一首词来表达了他的态度,不过应该是对他昨天的表现和态度是认可的,因此又给了这首词来勉励他。
侯弘业心思千转百回,又把江国公就任宣州刺史这半年情形回顾了一遍,心想,难道这就是半年不鸣,一鸣惊人?
待骑马走出一截路,侯弘业放下其他心思,又把这首诗过了几遍,终是喜不自禁,开心的笑了起来。
一名随从不由地问道:“大人何故发笑?”
“国公大人送了我一首诗,而这首诗必能流芳百世,你说我该不该高兴?”
————
许士鸣再见到李丛益时,心里还是有些不敢置信。谁能想到一个高高在上的国公,竟然能有关心民间疾苦的深厚情感。
但李丛益一句话把许士鸣吓得一身冷汗,“许先生,话说五年前,也是水眼头水田多、门坑村人口多吗?”
现在就在门坑周族家里,许士鸣哪敢乱说话。看许士鸣嗫嗫不能答,李丛益道,“许周两族迁居此地逾百年,开枝散叶过程中,两族互相扶持,也多有连姻。按理说,就算有矛盾,也不该激化到械斗的程度。你觉得却是为何?”
许士鸣不敢答,只是扑通一声,下跪请罪。
李丛益也不是光要敲打他,只是接着道,“民间利益纷争,是非曲直本就难断,官府介入,或可平一时,但若处置不公,反而会在未来酿出更大的事端来,还把官府也陷在漩涡中,脱身不得。因此,我有心设一家公司来替官府操办建水库之事,一时也没有合适人手,有心请你先来帮我负责此事。”
许士鸣这才止住冷汗,明白李丛益主要是布置任务,顺便敲打他。看李丛益示意他起身,忙起来道:“属下必尽心竭力,不负国公大人嘱托。”
“公司名称就叫宣州建设,公司章程我也拟了一份,你拿去看看。有意见可以提。但是最关键的,还是要尽快拉出一支队伍骨干来。我看昨天几位乡老推荐的人选,俱有一技之长,可以为用,但诸人应无筑大坝的经历经验。”
许士鸣道:“国公所言甚是。于筑大坝事,属下也是门外汉。但属下此前偶然认识一人,足可胜任筑大坝诸事,当向国公推荐。此人名郑德水,池州人,亦为举人。属下游历金陵期间与其相谈甚欢,知其于造桥筑坝方面颇为精通。”
“郑德水?樊若水……”李丛益突然想起一个人名。樊若水也是南唐举人,屡试不第,于是在采石矶测量长江水文,绘制浮桥图纸,并自掏腰包在采石矶建一石塔以为浮桥固定设施。然后向宋赵匡胤上书建言浮桥渡江伐南唐,得赵匡胤赏识。可叹南唐李煜这会还蒙在鼓里,不知樊若水北投之事对南唐守江策略的重大不利影响。
听李丛益自言自语,许士鸣一惊,暗想江国公真是博文(*)强记,毕竟樊若水北投宋朝的事已过了三年多。“大人,这郑德水与樊若水实乃同门,两人于工造方面技艺皆习于一位已故大匠。年前下属还与郑德水有书信往来,言樊若水劝其同往宋庭效力,郑德水以不愿离乡拒之。”